未就業補貼
2024年,中國政府為促進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失業青年的就業,開展了一系列就業服務攻堅行動,并提供了一系列支持措施。以下是一些關鍵的政策和服務:
1. 就業服務攻堅行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起了以“助力攻堅 就創青春”為主題的就業服務攻堅行動,為2024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登記失業青年提供政策落實、招聘對接、困難幫扶、能力提升、權益維護等服務。
2. 實名就業服務:依托基層就業服務平臺,對登記失業青年進行全面摸排,形成實名臺賬,并提供個性化就業幫扶。
3. 職業培訓和就業見習:組織青年求職能力實訓營,提供模擬面試、職業規劃、企業參觀等體驗活動,增強求職適應能力。推出聚焦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培訓項目和課程,提升青年就業能力。
4. 招聘活動:加密招聘服務活動頻次,開展專業化、行業性、分區域的招聘活動,并運用直播帶崗、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人崗對接效率。
5. 就業權益保障:規范人力資源市場秩序,打擊就業招聘中的違法行為,保障青年合法就業權益,并提供防范就業風險的警示教育。
6. 社會保險補貼:對小微企業招用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與之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最長不超過1年的社會保險補貼。
7. 一次性創業補貼:對首次創辦小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的離校2年內高校畢業生,且正常運營1年以上的,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具體標準由各省級人社、財政部門確定。
8. 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可申請最高20萬元的個人創業擔保貸款,由財政給予貼息,并提供相關創業服務。
9. 就業見習補貼:對吸納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16-24歲失業青年參加就業見習的單位,給予就業見習補貼,用于支付見習人員基本生活費等。
10. 職業培訓補貼:對參加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的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培訓后取得證書的,給予職業培訓補貼。
這些措施旨在幫助未就業畢業生和失業青年提升就業能力,增加就業機會,并保障其就業權益。政府通過各種渠道提供服務,包括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求職登記小程序、官網等,確保各項服務能夠覆蓋到所有需要幫助的青年。
大學生領了就業補貼沒有就業
大學生領取就業補貼后如果沒有就業,依然可以享受一些政策支持。對于離校2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如果他們選擇靈活就業并繳納社會保險費,可以申請獲得一定數額的社會保險補貼,這個補貼的標準原則上不會超過其實際繳費的2/3,并且補貼期限最長不會超過2年。
對于招用離校2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的小微企業,如果與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的勞動合同并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可以按其為高校畢業生實際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獲得補貼,這個補貼不包括個人繳納部分,期限最長不超過1年,并且社保補貼是實行“先繳后補”的政策。
一些地區還提供了針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例如,廣州市為符合條件的在畢業學年內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院校)非定向培養畢業生提供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標準為3000元/人。
對于具體的申請流程和條件,建議咨詢當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或通過官方渠道獲取最新信息。
勞動就業補貼300元是什么
勞動就業補貼通常是指政府為了促進就業、穩定就業市場而提供的財政支持。勞動就業補貼可能包括多種形式,例如對企業吸納特定群體就業的補貼、對個人參加職業培訓的補貼、社會保險補貼等 。
例如,對于企業招用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且持就業創業證或就業失業登記證的高校畢業生,與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并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的,3年內可以享受定額依次扣減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稅費的優惠,定額標準為每人每年6000元,最高可上浮30% 。
還有針對個人的職業培訓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就業見習補貼和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等多種形式的補貼政策 。這些補貼政策的目的是鼓勵企業吸納就業、支持勞動者提升職業技能以及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和高校畢業生的就業。
具體的補貼金額、申領條件和流程可能會因此建議咨詢當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或訪問相關官方網站獲取最新和最準確的信息。